“以前的生活過得單調,如今搬遷進城,和小區的姊妹們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痹谕疑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化廣場上,涂當玉跳舞結束后,向筆者介紹道。
“現在,每天早上送完孫子去小區的學校上學后,便會組織大家一起打金錢桿、跳跳舞,鍛煉鍛煉身體?!蓖慨斢裥χf,“現在假如回老家印江自治縣天堂鎮,怕是真的不習慣了?!?/span>
從剛開始進城的“不習慣”到回老家“不習慣”,搬遷群眾的幸福感躍然眼前。
旺家花園社區是銅仁市萬山區最大的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通過不斷提升、完善社區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社區就業、產業發展等設施,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歸屬感不斷累積,逐漸升華。
宜居
豐富城市內涵
綠色是城市發展的底色,也是魅力新萬山的本色。
每天早上或者晚飯過后,選擇到木杉河濕地公園散步、休閑、鍛煉已經成為市民的首選。
“這種幸福感是無與倫比的!”土生土長的謝橋居民楊影華,每每提起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都會樂呵呵地豎起大拇指。
萬山堅持把綠水青山引進城區,實施見縫插綠、空地成景,新建綠地綠景701.8萬平方米,城區人均綠化面積達16平方米,繪制出“城在景中、水在城中、山水相依、景城相融”的山水園林城市,2017年,萬山榮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萬山“移山”護水,將木杉河打造為一條水藍、岸綠、景美、人文景觀豐富的特色城市濱河景觀帶;推動仁山公園、丹都教育文化公園、千秋書院開發,建成體育館廣場等12個市民休閑空間,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宜業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同樣是上下班,現在心里很踏實!”新市民李芳覺得現在的生活有盼頭。
“原來在廣東收入是要高些,但細算交通、生活以及小孩的管理問題,家門口就業肯定強很多倍?!睆氖浒徇w至旺家社區后,李芳選擇在銅仁金街一家飲品店實現了穩定就業。
為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這一目標,萬山還在旺家社區內還打造了12000多平方米的扶貧微工廠,可入駐7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打造了集文化、休閑、飲食、娛樂、旅游、購物于一體的“銅仁金街”,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經濟前提,抓好產業發展是實現居民就業、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圍繞“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發展目標,萬山加快丹都教育文化公園、梵山睿峰、桃園泊岸等精品項目建設,豐富九宜城、百盛商場等高端業態內涵,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商貿經濟、消費經濟和數字經濟,培育產業、增加就業,打造高質量的城鎮“商業圈”。
同時,集中力量打造好教育、醫療兩張城市品牌,依托雅禮中學、天立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有影響力的民營醫院及??漆t院落戶萬山,增強城鎮吸引力和聚集力。
宜游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實施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萬山立足實際,建設富有地域特色、承載鄉愁、體現紅色文化的特色旅游體系。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紅色旅游、親子游、鄉村游、近郊體驗游、夜市消費等特色“名片”不斷發力,10月1日至7日,全區共接待游客44萬多人次。
“好的交通條件是前提,此外,我們與城區、朱砂古鎮、黃家寨等景區景點串點成線,提供了不同‘口味’旅游方式,深受游客喜歡?!本咆S農業博覽園經理王守明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萬山區圍繞城鄉融合、鎮村融合,深入挖掘產業基礎好、文化底蘊深厚、生態資源優的特色,打造了一批生態農場、特色村寨、精品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園等“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產業小鎮、特色鄉村品牌。美景引客來,隨著萬山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搭上“鄉村游”快車,腰包越來越鼓。
推動城鎮大提升,萬山區還將大力發展以十里木杉河為軸發展城市消費經濟帶;以金鱗大道為軸發展城市金融經濟帶的“兩大城市經濟帶”,逐步提升中心城區集聚力、承載力和輻射力。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萬山區按照“兩組團一廊道”的新型城鎮空間體系,形成“一廊道貫通、中心城區集聚、南拓北進”的城市發展格局,全力以赴建設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