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街道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以網格化管理夯實鄉村治理根基,農旅融合發展激活鄉村發展活力,“三治融合”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黨建引領,完善基層治理機制。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有效治理,關鍵在黨。該街道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探索鄉村治理模式創新,建立副科級以上領導聯系村級黨組織工作機制,幫助發現、分析研判、推動解決問題,出臺《黨委班子聯系黨支部制度》,加強對各黨組織管理指導及進一步規范各項活動的開展,確保黨建引領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同時狠抓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后備干部培養,提升其能力素質,2022年從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等人群中培養后備干部32名,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堡壘,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網格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街道嚴格按照上級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著力推動鄉村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建強“街道黨委-村黨組織-村民小組(網格)-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依托“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探索“網格+”治理模式,把防貧預警監測、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安全生產等各類要素信息對接融入全街道127個網格,優化基層管理體系,實現基層治理全覆蓋,對收集到的村情民意進行分析研判,建立訴求收集、矛盾解決機制,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糾紛,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網格化、精細化、快速化。截至目前,32個村已完成綜治機構及陣地建設,建立黨小組89個,推選網格長32人,專職網格員62名,聯戶長604人,其中黨員543人。
產業提質,激活鄉村發展活力。該街道以做優“服務鏈”、做強“品牌鏈”、做大“產業鏈”的“三鏈機制”為抓手,深挖本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積極探索“農旅一體”發展思路,以空心李為主,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多產業發展格局,2022年發展精品水果種植1100畝,黃金葉茶400畝、空興李提質增效500畝,發展特色牛羊養殖1100頭,生態豬養殖年出欄生豬3000頭、米溪蝦23畝,梅花鹿40頭等,全力打造產業鏈特色產業,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同時,舉辦“李花節”“李子采摘節”“李王爭霸賽”等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十二盤森林公園、南莊4A景區、白泥河國家級濕地公園等旅游線路,打造空心李“遇見李”品牌酒,依托直播網紅深度推廣當地旅游資源和特色農產品,塑造特色品牌,助力實現特色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三治融合,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緊扣村民主體地位,建立健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治理體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級“紅黑榜”為抓手,以“優秀聯戶長”“優秀網格員”以及“環境衛生戶”“和諧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為載體,倡導勤勞致富、孝老愛幼、衛生整潔等文明行為,營造人人點贊最美、人人爭當最好的向上向善風氣,激活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農村群眾自發參與鄉村治理管理,培育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全面落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實現全街道32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建成集“法治宣傳、糾紛化解、人民調解”為一體的調處工作新陣地,積極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同時廣泛開展民主示范村創建活動,大力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截至目前,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29人,建成全國民主示范村4個。(張浪 倪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