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阡縣把強化鄉村治理擺在重要位置,堅持黨建引領,科學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注重組織提升,治理基礎“實”起來。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于鄉村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強化組織領導,制定《石阡縣加強鄉村治理五年行動方案》,成立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責任,嚴格落實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將鄉村治理納入述職評議內容。深化創建成果,常態化開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達標黨支部“回頭看”,27個黨支部被評為全市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湯山街道平陽社區黨支部被評為全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積極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2022年以來,共整頓提升2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優化網格治理,結合縣域分布實際,科學合理劃分網格和聯戶單元,將黨的組織下沉至網格,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網格長,村(社區)干部或黨員群眾擔任網格員,召開聯戶會議推選聯戶長,構建起“網格長+網格員+聯戶長”管理服務隊伍。目前,全縣共劃分網格1075個、網格點1075個,配備網格員1075人、聯戶長8503人。
注重隊伍過硬,治理力量“強”起來。抓牢抓實村級隊伍建設,聚集精銳力量,夯實鄉村治理“基石”。優化駐村力量,組建189個駐村工作隊,選派578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開展駐村幫扶,對不能正常在村履職的駐村人員及時進行調整輪換,確保駐村工作隊伍穩定有力。育強“頭雁”隊伍,堅持“選、育、管、用”相結合,從村干部“思想、學習、監管、政策”四個方面入手,開展“月必談”“帶著干”等行動,先后舉辦2期村干部專題培訓班和1期新時代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1953名村“兩委”成員走進課堂“充電賦能”。壯大村級力量,持續做好選調生和“五個一批”人員到村任職工作,通過招錄事業人員、“三支一扶”人員、西部志愿者、公益性崗位、下派副支書等方式,實現315個村(社區)“一村一大名大學生”全覆蓋。同時,建立“2+1”結對幫帶機制,儲備村級后備力量697名,全面充實基層隊伍。
注重作用發揮,治理主體“動”起來。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作用,引領推動鄉村治理。樹立價值導向,對包村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等基層干部全覆蓋進行鄉風文明培訓,規范言行舉止。推行“紅黑榜”獎懲機制,廣泛開展身邊好人、“五好”家庭、文明家風、文明衛生戶等評選活動,選樹身邊先進典型,引導群眾樹立良好文明新風尚。加強聯動治理。聘請“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和鄉賢擔任調解員,定期開展接訪排查,了解掌握民生訴求和矛盾糾紛,從早從快從小調處化解。同時,組織司法、公安等部門定期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切實增強群眾法治意識。目前,共計開展宣傳宣講活動1000余場次。發揮自治作用,健全村民委員會下設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制度,發揮各委員會積極作用,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同時,由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賭禁毒會的“四會”協同發揮自治功能,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新風正氣。
注重群眾需求,治理實效“活”起來。以服務群眾為職能定位,聚焦群眾需求,抓好治安管理、村級集體經濟、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推動轉化鄉村治理新效能。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在縣域內探索數字鄉村示范村建設,用活用實“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機制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常態化開展重點場所管控與巡邏,大力推行民(輔)警劃片聯村機制,發展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基層人民法庭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提升調解能力。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持續深化拓展“六共”機制內涵,通過實施“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群眾”“黨支部+龍頭企業+群眾”等利益鏈接模式,實現資源資產有效盤活。目前,全縣49個“六共”機制示范點均實現經營性收益達3萬元以上。(謝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