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扎實開展文明縣城、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五大創建”活動,持續鞏固提升省級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
推進文明縣城創建,提升城市品位
該縣以建設理想堅定之城為主題,采取“理論宣傳二人講”、融媒體創新講、文藝作品鮮活講等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建設崇德向善之城為主題,廣泛開展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人物選樹和學習;以建設利民惠民之城為主題,著力解決環境整治、醫療衛生、學校教育、窗口服務、交通秩序、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以建設文化厚重之城為主題,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各類公共化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以建設和諧宜居之城為主題,加強對城市規劃和管控,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建設人民滿意之城為主題,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推動共樹文明風尚、共享創建成果;推動志愿服務“七進”活動,讓文明更有“厚度”,讓城市更有“溫度”。
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樹立文明鄉風
該縣推廣文明“積分制”、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方式,發揮“村規民約”作用,開展濫辦酒席、低俗婚鬧、高價彩禮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倡導文明婚禮、文明喪葬、文明祭祀,推動形成淳樸民風、文明鄉風。該縣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補齊農村供水、污水管網、環保設施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有效治理農村亂圈亂占、亂排亂放、亂堆亂焚等問題,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截至目前,該縣創建國家級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12個、文明鄉鎮6個;市級文明村30個,文明鄉鎮3個;縣級文明村241個、文明鄉鎮4個。
推進文明單位創建,打造服務品牌
該縣扎實開展“三創三樹”(創文明單位,樹奮進團隊;創文明窗口,樹服務品牌;創文明標兵,樹奉獻榜樣)活動,持續開展無煙單位創建,著力提高職工素質,樹立單位良好形象。加快構建政務服務“一張網”,優化辦事服務效能,打造“貴人服務”品牌,防止“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發生。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打造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結合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創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持續健康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創建國家級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單位13個、市級文明單位13個、縣級文明單位14個。
推進文明家庭創建,培育良好家風
該縣以深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著力點,通過主題講座、網絡課堂、咨詢輔導等方式,全面普及家教科學理念,引導廣大家庭重言傳身教、重品德提升、重心理健康、重行為養成,帶頭培育家庭文化。充分利用文化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陣地和資源,組織開展“家規家訓”展示、紅色家風傳承等活動,廣泛宣傳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傳統美德,引導廣大家庭積極踐行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文明理念。截至目前,該縣創建省級文明家庭1個、市級文明家庭35個、縣級文明家庭30個。
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優化育人環境
該縣加強校園規劃、建設和管理,打造整潔優美、干凈有序的校園環境。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創新學校思想政治課,構建符合學生成長特點和規律的德育體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深入開展“童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好少年”選樹等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弘揚良好校訓校風,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創建,形成良好育人氛圍。關心關愛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更好保障青少年權益。目前,該縣創建國家級文明校園1個、省級文明校園2個、市級文明校園7個、縣級文明校園19個。
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印江城鄉環境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城鄉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文明之花,在印江大地處處綻放,芬芳正濃。(王洋 左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