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玉屏侗族自治縣亞魚鄉郭家灣村,選取251戶作為宜居農房建設試點,打造“稻香小院”,探索實施宜居農房改造“3322”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路子。
“3322”農房改造模式是以戶為單位,政府負責獎補建設費用的30%;通過發展貢米、荸薺、黃桃等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按五年期每年拿出一部分實行積分制分紅,用于抵扣建設費用的30%;農戶采取現金方式籌集建設費用的20%;由村級通過組織群眾投工投勞、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土地入股等方式折資解決剩余的20%。這筆賬一算,平均每戶人家自籌資金最高7000元,充分在投入上突出群眾主體,在參與上突出群眾主動,在收益上突出群眾主益。
走進亞魚鄉郭家灣村一處農家樂“稻香小院”,筆者看到,小院清幽添新瓦,屋后綠柳隨風舞,堂前搖曳滿庭花,院內布置了供游客休息的休閑桌椅,往此一憩,盡享四周田園村景,安靜又愜意。
“從去年就開始租我家房子來弄‘稻香小院’,改造費用多方補貼,我們自己也拿出了一些,不僅房屋輕松變了樣,還通過開農家樂,我們的家庭收入也增加了很多?!庇衿磷灾慰h亞魚鄉郭家灣村村民張桂菊告訴筆者。
為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郭家灣村還完善了鄉村大舞臺、歡樂院壩、農家書屋、農村夜校等文化場所,并組建了文藝隊伍及鼟鑼表演隊,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老話說‘穿著皮鞋吃嘎嘎’,現在已經實現了,日子很幸福?!睆埞鹁照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