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松桃苗族自治縣瓦溪鄉堅持黨建引領,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目標,深入實施“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將移風易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努力構建“和美”鄉村,讓群眾不僅“口袋鼓起來了”,“腦袋也富起來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堅持黨建引領,壓緊壓實主體責任
該鄉以深入開展“大美松桃文明行”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加強正向引導,強化紀律驅動,夯實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能力。在禁止黨員領導干部違規濫辦酒席中,黨委班子成員帶頭簽訂承諾書9份,干部職工簽訂50余份,召開黨委班子會專題研究部署會2次,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文明創建工作會議5次,開展分級約談58次。
實行“黨委班子成員包村、駐村干部與村干部包組”的大聯動格局,聚焦春節、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日開展鄉風文明宣傳、摸排,有效制止違規操辦酒席5起,推動形成“黨委主抓、職能部門主推、全員參與”的共治格局,確保移風易俗取得新成效,助力基層涵養新風尚。
堅持守正創新,扎實推進移風易俗
瓦溪鄉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堅持守正創新,弘揚良好風尚,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該鄉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弘揚孝道文化、大力渲染優秀傳統文化,為鄉風文明塑形鑄魂。2022年以來,通過深入挖掘紅色長征文化,繼承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組織機關黨支部前往下午郎村紅三軍軍部駐地舊址瞻仰2次,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黨支部開展支部聯建1次,9個村黨支部利用“七一”建黨節前往瞻仰1次,讓黨員干部進一步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增強黨性意識。
該鄉以文化“搭臺”,唱響鄉村振興“大戲”,聚焦村民精神追求,培育下午郎村舞獅隊伍1支以及十字村、地穩村金錢桿隊伍2支,借助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走訪慰問30余人次。
十字村以“人文”為線索,以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拾志追夢、村莊軼事、美麗家園5個篇幅30多篇文章編撰而成的《十字拾志》報告文學集1部,全面收集和整理人文脈絡、人文傳承,為鄉風文明建設鋪好路、搭好橋,扎實推進移風易俗。
狠抓基層治理,夯實鄉風文明根基
深入開展“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中心等平臺,聚焦基層民生,狠抓基層治理,全面夯實鄉風文明根基。
注重群眾需求。開展志愿服務200余場次,抗旱救災送水880車次1650余噸,發動群眾參與抗旱保水工作,專業打井隊勘探打井5個,為各村提供水管34000余米、抽水泵4個,惠及群眾5000余人次。
注重宣傳“無死角”。持續加大對移風易俗宣傳力度,安裝戶外廣告牌2處、宣傳欄20處、墻體標語15幅、橫幅20條,利用鄉級官媒轉發微信公眾號10余條,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教育引導群眾的目的。
注重農村環境整治。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50余次,大力推進“變裝”行動,前后共拆除閑置破爛舊房和廢棄牛棚豬圈400余棟,建設農家花壇800余個,實現通組路硬化85公里、連戶路硬化20公里、產業路36公里,實施廁所革命375戶,實施房前屋后硬化1650戶,全鄉9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擺放生活垃圾桶109個,垃圾清運實行2天清運1次。
注重村民自治。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紅黑榜”以及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一約四會”,廣泛開展評選、推薦身邊好人2人,獲得“貴州好人”榮譽稱號1人;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巾幗建功標兵評選等活動,全鄉評選表彰了8名“好婆婆”、10名“好媳婦”、9戶“最美家庭”、5名“巾幗建功標兵”。
下一步,該鄉將以“大美松桃文明行”月月有活動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平臺和載體,大力開展“說句心里話”院壩會、座談會,把“和”的理念貫穿于鄉村振興全過程、各領域,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塑造“和美”鄉村新風尚。(胡偉 趙超超)